“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人民日报》聚焦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打破世界纪录:中国智能制造再次掀起全球热潮
“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人民日报》将镜头对准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凭借卓越的创新能力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该团队成功打破了自动化码头装卸效率的世界纪录,这不仅是中国港口发展史上的辉煌里程碑,也是中国港口发展史上的辉煌里程碑中国智造在全球舞台上的一次惊艳亮相。
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以其领军人物张连刚命名,自成立以来,肩负着推动中国港口自动化、智能化转型的重任。近年来,随着全球贸易的快速发展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进步,港口装卸效率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在此背景下,“连钢创新团队”迎难而上,勇攀科技高峰。
在刚刚结束的全球港口装卸效率评估中,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每小时装卸385自然箱惊人的速度打破了国外港口保持的世界纪录。这一成就离不开“连钢创新团队”在自动化码头操作系统、智能设备研发、大数据应用等方面的全方位创新。
自动码头操作系统它是“连钢创新团队”的核心成果之一。通过集成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系统实现了码头运行全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和调度。无论是集装箱的装卸和储存,还是车辆的调度和设备的维护,都在系统的精确控制下高效运行。
在研发智能设备在这方面,“连钢创新团队”也取得了突破。自主研发的智能桥吊、自动导引车(AGV)、智能堆垛机等设备不仅性能优异,而且高度智能化。它们可以在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中独立决策,协同工作,大大提高了码头的整体效率。
大数据应用这是“连钢创新团队”的另一大亮点。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应用,团队成功构建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能够准确预测货物流向,优化操作计划,防止设备故障,为码头的高效运行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连钢创新团队”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项目初期,团队面临着技术封锁、资金短缺、人才短缺等诸多困难。凭借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国家的深厚感情,团队成员日夜攻关,最终在短短几年内实现了从跑到领先的华丽转身。
当前,“一带一路”倡议和RCEP(区域综合经济伙伴关系协议)进一步推进为中国港口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的突破性成果,不仅为国内其他港口提供了参考经验,也为中国在全球贸易中发挥更大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连钢创新团队”故事是新时代中国工人阶级创新精神的生动写照。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时代内涵,为“五一”国际劳动节献上了厚礼。
在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如今,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成为全球热门话题的成功经验,无疑为中国乃至全球港口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团队的不断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智能制造业将在全球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在这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新时代,让我们向“连钢创新团队”和所有默默奉献的工人致敬!愿他们的奋斗精神激励更多的人投身于创新创造的热潮,共同谱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